为什么工程界都称呼“混凝土”为“砼”,怎么得来的?

为什么工程界都称呼“混凝土”为“砼”,怎么得来的?

1,"砼"字的创造者: "砼"一字的创造者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,创造时间是1953年。"砼″字的读音与"同"是同音。主要为了方便在建筑工程中简单快捷的拼写。"砼“是个会意字,意为"人工做成的石土,即混凝土"。

2,"砼″字的来历: 当时50年代教学科技落后,学生上课听讲全靠手记课堂笔记。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,但笔划太多,写起来太费时间,于是蔡方荫教授大胆用"人工石"代替"混凝土"三个字,因为"混凝土三个字共有三十笔,而"人工石"三字才十笔,可省下二十笔,大大加快了作笔记速度。后来"人工石“合成了砼,并在大学中得到推广。

3,"砼"字在国际学术交流上推广 : 1956年7月,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"名词室"审定颁布的《结构工程名词》一书中,明确推荐"砼″与"混凝土"一词并用。从此,"砼"字被广泛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。

1958年6月7日,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"砼"与"混凝土"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,"砼"是建筑工程专用字。

另外,"砼"的读音正好与法文"BE一ToN“、德语"Be一ton“、俄文"BE一ToH″混凝土发音基本相同。这样,在建设领域中更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。

一、“砼”怎么读?

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吧!应该是绝大部分国人不知道怎么读。在2007年以前,小编也不会读,哈哈。

砼正确的读音 :[ tóng ]

与“同”字同音。

二、砼为什么发音会是“同”呢?

砼折字可以分为:石、人、工,或人、工、石,正常按照汉语发音规则,至少应该与石的发音相似的。但是为什么就不是了呢?

因为砼的发音不是按照汉语来的,是根据外语音译而来。

展开全文

因为混凝土法文“Béton”,德国“Beton”,俄文“бетон” ,音译过来就是“必痛”,再加上混凝土本来就是个外来,所以自然而然的,中文发音就这样发音[ tóng ]了。

三、“砼”字的来历

现代混凝土自进入我国以来,我们一直用混凝土这个名字,但是混凝土这三个字在建筑工程中使用频率非常之高,几句话都离不开它。

不管是记录文档还是学习笔记都非常麻烦。有没有什么字能简化一下呢?

1953年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想到了方法,混凝土干了之后像石头一样坚硬,就是人造的石头,于是乎蔡教授就想到了用“人工石”来代替“混凝土”三个字,这样就在书写记录的时候省了很多笔画,书写更快更方便了。

后来,人们觉得人工石还是不够方便,“人工石”就逐渐变成了“砼”,发音也随外语音译过来读[ tóng ]。随后就大面积应用开来。

直到1955年7月,由当时的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“名词室”审定颁布的《结构工程名词》一书中,明确推荐“砼”与“混凝土”一词并用。从此,“砼”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。

蔡方荫教授

四、什么是混凝土(砼)?

混凝土就是指由水泥+碎石+砂+水,按照一定比例拌合而成,待凝固之后形成的一种坚硬的人工石 头。

这是通俗说法,不讲什么胶凝材料、骨料、掺合物啊这些,讲了很多人也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。建筑圈就是本着科普的精神,提供给大家一个简单通俗的解释,让你一看就明白是个什么东西,什么意思。

呵呵,说得不错吧,来先点个赞先吧!

虽然“砼”读作[ tóng ],但是在建筑这行的人一般不这么读,看到这个字还是读作“混凝土”。

对你没看错,就是读作“混凝土”,发三个字的音,而不是发一个字的音“ tóng ”。

我们在书写的时候,一般都是“砼”和“混凝土”混用的,想写哪个写哪个,但是不管怎么写,始终读作“混凝土”。

如果你在工地上读“ tóng ”,虽然不会被笑话,但是肯定会被另眼相看的(此处不是贬义)。只是大家都会奇怪你为什么说“ tóng ”而不是说“混凝土”。

你们那儿是说“ tóng ”还是说“混凝土”?

大家一起来写留言说说吧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史上最“壕”世俱杯揭幕在即,小组赛竞猜今日开售 365手机版游戏中心官网

史上最“壕”世俱杯揭幕在即,小组赛竞猜今日开售

📅 08-05 👁️ 4063
桃花扇传奇3.0 365手机版游戏中心官网

桃花扇传奇3.0

📅 09-12 👁️ 944
鹦鹉牌吉他-价格:120.0000元-se78781764-吉他-零售-7788收藏 365bet取款要多久到账

鹦鹉牌吉他-价格:120.0000元-se78781764-吉他-零售-7788收藏

📅 07-30 👁️ 3736
怎么折川崎玫瑰图解 川崎玫瑰花的详细折法 365scores下载

怎么折川崎玫瑰图解 川崎玫瑰花的详细折法

📅 07-23 👁️ 378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