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朝第二个君王:现代考古揭开谜团,史记又一次被印证

周朝第二个君王:现代考古揭开谜团,史记又一次被印证

《尚书·康诰》中还有一段更为直接的证据。当周人成功消灭商朝残余势力后,对康叔发布命令,其中提到:“王若曰:‘孟侯,朕其弟,小子封。’”这里的“王”显然不是姬诵,而是周公。这表明,周公旦在周公东征后,担心康叔年轻且经验不足,未能完全控制商朝旧地,因此给予了他治国的指示。

基于这些线索,荀子、韩非子等古代学者普遍认为周公已经称王。荀子曾提到:“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。”这句话也支持了周公称王的说法。

然而,司马迁的《史记》却有不同的说法,明确指出“成王少,周初定天下,周公恐诸侯畔周,公乃摄行政当国”。这表明,西周的第二位君主确实是周成王,而周公旦只是以“冢宰”身份摄政。

从史料来看,关于周公是否称王的争议仍旧没有定论。

随着考古学的发展,我们有了更多的线索来探索这一问题。根据现有的青铜器铭文,如果周公旦曾经称王,那么这些铭文应该有所体现。以下是几件著名青铜器上的铭文记录:

1. 西周禽簋:这件青铜器铭文由周公旦的长子伯禽所作,记录了周公东征伐奄的事宜,铭文中提到“王伐奄侯,周公谋。”这里的“王”指的是周成王,而周公旦作为谋士参谋,并未直接称王。

2. 史墙盘:这是西周中期,由微子启的后代制作的纪念盘,上面记录了西周前七代君主,显示成王在武王之后继位,而不是周公旦。这表明周公旦并未成为君王。

3. 冉方鼎:这件鼎铭文提到周公东征胜利后赏赐了贵族冉家,并继续称其为“周公”,而不是“王”。这进一步表明周公没有称王。

因此,现有的青铜器铭文都没有称周公为“王”,这基本可以证实周公并未称王,而是以摄政的身份协助成王管理国家,正如《史记》所记载的那样。

然而,《尚书·康诰》中依然提到“王若曰:‘孟侯,朕其弟,小子封’”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记载?或许“王若曰”中的“若”字,并不意味着周公真的称王,而是以“摄政王”的身份来发号施令。在古代,王或摄政王常使用“朕”这个字,表示“我”的意思,而非专属于帝王。因此,认为《尚书·康诰》的记载有误,或者后人对“王若曰”的解读有误,甚至可能存在故意为之的情况。

这场围绕周公是否称王的争议,可能就这样成了千古谜团,至今依然未能得出统一结论。

参考资料:《逸周书》《尚书》《史记》等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7种常见投资理财方式,一分钟搞清楚! 365手机版游戏中心官网

7种常见投资理财方式,一分钟搞清楚!

📅 08-25 👁️ 7649
总排行榜 365手机版游戏中心官网

总排行榜

📅 10-10 👁️ 364
三星手机双卡设置教程:轻松掌握拨号与SIM卡切换方法 365手机版游戏中心官网

三星手机双卡设置教程:轻松掌握拨号与SIM卡切换方法

📅 08-05 👁️ 2240